第五届中观经济学全国高校师资培训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顺利举办
2025年7月9日-7月11日,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主办,中观经济学虚拟教研室、中山大学中观经济学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五届中观经济学全国高校师资培训研讨会”在杭州举办。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全国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名专家学者,旨在深化中观经济学理论研究,推动高校教学实践创新,加强全国师资队伍的交流与合作。活动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朱希伟主持。
开幕:聚焦中观经济学,共话学科发展

7月9日上午,研讨会正式开幕,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中观经济学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善民教授为本次会议致辞。他高度评价了中观经济学研究团队在陈云贤教授带领下取得的卓越成就,指出该学科在理论创新、人才培养、教材体系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强调,中观经济学平台的建设发展深度契合国家新文科建设战略需求,现已成长为国内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并逐步形成显著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学术平台,为我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王义中在研讨会开班仪式致辞中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观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者和教师,既有德高望重的学术前辈,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骨干。期待通过专题报告、分组研讨等形式,激发思想碰撞,凝聚学术共识,为中观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中观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学者的深耕细作,更离不开师资队伍的传承与创新。希望本次研讨会成为一次启迪思维、拓展视野的学术盛会,为全国高校中观经济学教学与研究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授课:理论与实践并重,促进学术交流

7月9日,课程第一讲由陈云贤博士以视频方式讲授,他围绕什么是有为政府,供给侧三驾马车:政府通过开发可经营性、非经营性和准经营性资源,推动要素、环境、市场供给,激发经济增长动力。政府兼具“准宏观”(政策调控)与“准微观”(市场竞争)职能,灵活参与不同经济领域。政府需在市场规则下,通过规划、投资等手段在产业、城市、民生经济中发挥导向、调配和保障作用。政府与企业分工协作,政府主导资源生成领域(如城市建设),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协同效应。政府不应空位、越位,政府应起到“超前引领”作用。

课程第二讲由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讲授,主题为《地方政府与区域经济发展》,以浙江为例,探讨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需明确与市场的边界,既要有为又需有限。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激励机制、县域竞争以及财政分权等因素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以温州乐清县柳市镇的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展示了地方政府在产业兴起、国家整治期间通过保护与 “品牌俱乐部”建设等方式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还涉及地方政府在区域专业市场和转型发展中的作用。

课程第三讲由复旦大学江嘉骏教授讲授,主题为《政府双重属性理论与区域政府投资》,从中观经济学视角探讨了政府双重属性与区域政府投资的关系。区域政府具有“准宏观”和“准微观”的双重属性,既承担类似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又具有追求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准企业”特征。这种双重属性要求政府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民生三大职能中平衡“逐利性”与“协调性”。强调产业政策的重要性,认为其可通过引导资源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但也需警惕政府失灵风险。同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地方政府资源生成的重要载体,可通过PPP模式等创新方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课程第四讲由上海交通大学贾微晓教授讲授,主题为《中观经济学的主体及其行为》,系统阐述了中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指出中观经济学以区域政府为研究主体,关注资源生成基础上的资源配置问题,研究焦点是区域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该学科强调政府的双重属性,提出政府超前引领、市场竞争双重主体等理论,主张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7月10日,课程第五讲由中国政法大学任泽宇教授讲授,主题为《区域政府竞争与政府超期引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背后的制度因素。他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源于渐进式改革与区域政府的积极作用。区域政府通过政策试点、资源生成和超前引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中观经济学的独特现象。同时,区域政府竞争与企业竞争存在显著差异,政府需在优化供给侧、提升营商环境和增强经济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作用。强调政府应依靠市场机制,填补市场空白,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程第六讲由中山大学徐现祥教授讲授,主题为《成熟市场经济“双强机制”》,他提出成熟市场经济需“双强机制”,即“强式有为政府”与“强式有效市场”的结合。有效市场分为弱式、半强式和强式,政府有为程度也分弱式、半强式和强式,两者组合形成九种模式。其中“强式有为政府+强式有效市场”是最高级模式,是实现潜在经济增长率和成熟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

课程第七讲由辽宁大学徐雷教授讲授,主题为《中观经济学竞争优势论》,他提出中观经济学竞争优势论,强调区域政府竞争的重要性,认为区域政府通过理念、制度、组织和技术等多维度创新,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形成竞争优势。同时,他指出《中观经济学》课程建设应结合新经济理论,构建新的理论范式,以更好地指导区域经济实践。

7月11日,课程第八讲由浙江大学罗卫东教授讲授,主题为《亚当斯密300年:重读与反思》,他指出亚当·斯密的思想是经济与伦理学的重要基石,探讨了自然自由体系下社会秩序的运行机制,提出了分工、交换、市场规模、资本积累等对财富增长的关键作用,强调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市场机制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斯密关注商业社会的德性品质,认为同情共感能促进社会和谐。他的理论不仅揭示了经济体系的基本机理,还对现代经济政策、社会治理和伦理观念具有深远影响。斯密的著作至今仍具有极高的适用性和启发性,是理解经济与社会运行的重要经典。

课程第九讲由浙江大学张小茜教授讲授,主题为《微、中、宏观经济分析政府经济行为:浙江与广东的比较》,围绕中观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经济行为展开,对比分析浙江与广东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实践。浙江注重数字经济、民营经济和绿色金融等领域,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创新和区域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广东则凭借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科技创新能力和开放型经济优势,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外贸升级和区域合作,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两者均体现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学员畅谈感悟:满载而归启新程

在研讨环节,与会学员围绕有为政府的有效发展、有效政府和有为市场在各地的实践,以及中观经济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讨论。中山大学张莉教授主持研讨分享环节。通过为期三天的密集研讨,学员们普遍反映在教学方法创新、科研范式转型等方面获得显著提升,有效推动了中观经济学领域理论体系完善与研究范式革新。



结业仪式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张小茜教授、中山大学张莉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贾微晓教授共同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当快门声接连响起,镜头定格下的不仅是洋溢着收获喜悦的笑颜,更见证了当代中国经济学人薪火相传的学术追求。这场思想碰撞的盛会,必将为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