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动态 | “十五五”时期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调研活动顺利开展
围绕“十五五”时期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课题,中山大学中观经济学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实验室于2025年7月-8月赴广州、湛江、汕头、韶关、东莞五市开展实地调研。
7月3日,张莉教授率研究团队赴广州调研区域经济布局情况。上午,课题组与市委政研室、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协作办等部门座谈,与会代表介绍广州“十四五”期间在都市圈建设、产业协作、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成效,并交流当前存在的问题。双方还就产业协作、要素流动、未来规划思路等重点议题深入探讨。

下午,课题组赴海珠工美港园区,考察“反向飞地”建设,参观梅州(广州)科技创新中心等载体,了解园区“研发+制造”等模式。园区吸引专精特新企业入驻,涵盖特色农产品、AI大模型等领域,形成资源互补、协同创新格局。

7月14日至15日,实验室团队赴湛江开展“十五五”区域经济布局优化调研。14日下午,调研组先后走访空港经济区粤西邮件处理中心、圆通智慧供应链科创园和吴川产业园国联水产,考察智慧物流与海洋经济融合进展。15日上午,课题组于市委大院8号楼与发改、工信、海洋渔业等13部门座谈,围绕跨市协同、海洋产业升级、交通一体化及县域经济等议题深入交流,为广东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7月17日至18日,实验室团队赴汕头开展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7月17日下午,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汕头海上风电“四个一体化”产业园。园区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了集研发、制造、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整体布局,详细讲解了汕头在海上风电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就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了交流。

随后,调研组走访了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风电广东有限公司在汕头的制造基地,参观了风电机组关键部件生产车间。车间里,工作人员重点介绍了刚刚下线的22MW深远海风电机组,该机组是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风机,其叶轮直径与能效表现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7月18日上午,调研组在汕头市委大院会议室与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资源局在内的七部门进行了座谈。与会人员结合“十四五”发展成效和“十五五”展望,分享了实践经验和政策思路。经过两天的实地调研与深入座谈,调研组一行对汕头乃至粤东地区的区域经济布局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7月21日,实验室团队赴韶关,开展广东省“十五五”时期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专题调研。当天上午,调研组在韶关市委大院与市发改委、工信局、住建局等五个部门举行座谈,围绕产业协作、都市圈协同对接以及交通一体化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下午,调研组先后考察了韶关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和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产业园,实地走访了南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百度智能云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详细了解区域协同创新与大数据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为广东省“十五五”时期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库支持和决策参考。


8月26日,实验室团队赴东莞,开展广东省“十五五”时期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专题调研。当天上午,调研组前往东莞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与科学智汇城实地走访。课题组重点考察了产业布局、创新创业项目、人才引进政策等,工作人员重点介绍了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AI+技术赋能产业发展,以及构建政企协同的人才保障体系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果,并交流了当前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思路。


下午,课题组与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局、工信局等五个部门举行座谈。双方围绕“百千万”工程的“东莞经验”、区域经济布局、产业规划、城市更新、省内协作以及都市圈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通过此次交流,课题组对东莞市以“百千万”工程为核心抓手,持续推进制造强市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与空间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工作,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